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华慈善总会成立20周年。20年前,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变革的新形势,中华慈善总会应社会的需要而诞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旗帜鲜明地以“慈善”命名的全国性慈善组织。20年来,中华慈善总会秉承宗旨,不忘使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特殊困难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有效补充的作用,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向为慈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及慈善工作者、关心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发展历程回顾
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传统慈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重新焕发的重要标志。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确立。随着《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为慈善正名》的发表,一度被边缘化的慈善事业重新得到认可,慈善精神开始在神州大地复苏,我国民间慈善事业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在崔乃夫、阎明复等一批仁人志士的共同推动下,经过前期反复酝酿,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正式注册成立。它的出现,为我国探索现代慈善事业发展道路,树起了一面旗帜。
中华慈善总会发轫于慈善精神复苏之际,耕耘于慈善力量崛起之时,历练于慈善行业的跌宕起伏之中。20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在崔乃夫、阎明复、范宝俊三任老会长的带领下,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光辉业绩。这期间充满了艰难的探索,汇聚了丰富的实践,留下了宝贵的经验。20年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创阶段(1994年-1998年):以民间性为基准,探索慈善组织发展模式。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之初,面临着社会慈善意识淡薄与慈善事业经验不足的双重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慈善总会进行了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的成功探索。一是准确定位,为自身发展确立方向、奠定基础。中华慈善总会从创立之日起,就明确了要走出一条慈善组织独立发展的道路。1995年11月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崔乃夫会长提出“中国的慈善事业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向正规化、组织化、社会化目标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中华慈善总会全国性民间慈善团体的地位。积极筹集创始基金,采取存本取息的方式,将每年的利息用于维持自身运转,在成立第一年就筹集2000多万元,迈出财务独立的第一步。突破传统财务科目体制,制定了符合慈善组织实际情况的财务系统支持,不仅满足了业务需要,也确定了受赠资产的性质,保证了受赠资产使用的独立性。逐步制定《中华慈善总会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等重要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为机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制度支撑。二是开展宣传与搞好项目两手抓,初探慈善组织业务模式。在整个社会慈善意识较为淡薄的情况下,中华慈善总会邀请著名报人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理论研讨,并在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组织开展系列报道,为发展现代慈善事业奠定理论基础,做好舆论准备。确立了通过开展慈善项目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思想,并开始初步尝试设立、运作慈善项目,搭建了慈善援助项目体系的雏形。如1995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创了雨水积蓄工程,帮助甘肃少雨缺水干旱地区的百姓修建集雨设施、解决生活用水。
中华慈善总会“不要一分财政拨款,不要一个行政事业编制,不要一个现职公务员”,积极创建一个纯民间的慈善组织。这种努力不仅为自己开辟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也为很多后来成立的慈善组织做出了示范和榜样。
第二个阶段是开拓阶段(1998年-2002年):以灾难救助为突破,逐步完善慈善援助体系。随着慈善工作的开展,慈善事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明显改善。1999年,《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填补了我国在规范捐赠行为专门法律方面的空白;2001年国家第十个五年规划提出“发展慈善事业”,首次将慈善上升到国家发展规划层面。
在这个时期,中华慈善总会因在1998年张北地震救援和此后抗洪救灾中的出色表现,社会影响力迅速增强。特别是1998抗洪赈灾紧急救援行动,确立了自身在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的主体地位。从此,中华慈善总会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在做好紧急救灾的同时,大力开拓、逐步完善慈善项目运作体系。1998年,启动烛光工程,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缓解生活困难。1999年与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合作,拉开了我国救助人数最多的慈善手术援助项目的序幕;2000年创立慈爱孤儿工程,引导全社会关爱孤儿。中华慈善总会通过创立、开展这些品牌项目,与众多合作伙伴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为拓展国际交流领域,中华慈善总会1998年加入国际联合劝募协会(现更名为“全球联合之路”),成为该组织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会员;2001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定了合作备忘录。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开展项目合作、引进慈善资源、加强业务指导等方式,提高地方慈善组织的业务和管理水平,推动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积极打造覆盖全国的慈善网络。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阶段(2002年-2013年):以自身建设为主线,在快车道上稳步前行。2002年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社会需求更加迫切,政府支持力度全面加大,公众慈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捐赠总额大幅提升,慈善组织数量迅速增加,慈善行业生态更加多样,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中华慈善总会通过开展重大灾难救援、实施全国性慈善项目、开展对外交流、推动地方慈善会发展,逐步确立了作为一个全国性慈善组织的重要地位。
在这个阶段,中华慈善总会将内部管理作为第一要务,调整、优化组织架构,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制定了涵盖筹募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更加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在各种考验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继续发挥突发灾难时的紧急救助作用,其中不仅以2005年印度洋海啸援助行动,开创了全国性社会援外募捐和民间组织对外救援的先例,而且在汶川和玉树地震活动中,进一步确立了中华慈善总会和各地慈善会在救灾捐赠活动的主体地位。继续提高慈善救助实效、扩大救助范围,其中2003年与瑞士诺华公司合作实施的“格列卫”援助项目,开中华慈善总会大型医药援助项目的先河。在慈善宣传方面,中华慈善总会在原有的《慈善》杂志的基础上,主办或参与主办了官方网站、《慈善公益报》、中华慈善新闻网、《人民政协报?慈善周刊》、《中华慈善年鉴》等自有媒体,形成了完善的自有媒体格局。2013年与2002年相比,中华慈善总会年度筹募额增长100多倍,团体会员单位已拓展到内地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体系日趋完善、成熟,年度募捐额持续攀升,各项慈善工作全面发展。
CopyRight @ 2014 雅安市慈善总会 蜀ICP备18019385号-1
联系电话:0835-2226804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建新路207号 管理后台 明腾西部商务网提供技术支持